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,是我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南方发祥地,近一百年来,对我国的师范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进入新时期以来,我校成功地抓住了改革开放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的三次机遇:第一次是80年代中期学校由师院改办成师大,果断实行多层次开放式办学;第二次是在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以后,我们抓住国家决定建设“211工程”和江苏省实施“科教兴省”战略的契机,奋力进入“211工程”建设行列,使学校事业上了一个大台阶;第三次机遇就是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,江苏“科教兴省”战略和“教育现代化工程”加紧实施,我校“211工程”建设和新校区建设全面启动,努力促进学校事业实现跨世纪的腾飞。
前不久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我国教育战线上50年来的重要里程碑,对下个世纪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。江泽民总书记在会上提出“国运兴衰,系于教育,振兴教育,全民有责”,要求“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从实现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高度,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国教育的发展”。党和政府把教育提到关系“国运兴衰”的地位,是史无前例的。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”是我国教育史上的革命性变化,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层的重大改革。
世纪之交,我国的教育事业出现了全面振兴和迅速发展的强劲势头,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先导性、基础性地位愈益突出,传统师范教育体制向现代化师范教育体制的转变不断深化,这一切,为我校,为所有高师院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,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。一方面传统高师在学科方面,基础理论研究能力较强,科技开发的优势则不明显,直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能力有待提高。另一方面,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,师范市场的逐步开放,对高师院校改造传统学科专业,建设新的学科,提高学科建设水平,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。进一步解放思想,抓住机遇,锐意进取,提高办学综合实力,乃是高师院校适应新的形势,迎接新的挑战,创造新的辉煌的第一要着。
我们深感,要抓住良机,迎接挑战,创建合乎时代要求的新型一流师范大学的范式,就必须彻底更除传统师范教育体制对新形势、新要求的“不适症”:一是教育观念、思想认识、精神状态的不适应;二是学校现行的人才培养体系、培养模式和素质教育大环境的不适应;三是一流的办学目标和教师队伍现状之间的不适应;四是面对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,学校现有学科结构与办学条件的不适应。只有消除这一系列“不适症”,才能葆有高师院校的办学活力,才能赢得事业的发展,才能切实提高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和推动科技进步、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率。
根据我校“九五”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,以及国家“211工程”建设的实施方案,我校确立了“建设教学科研型一流师范大学,基本实现高师教育现代化”的跨世纪奋斗目标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我校积极实施了“四大发展战略”,即随园校区和仙林校区协调发展的“校区协进战略”;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主体,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为两翼的“一体两翼战略”;广大教师潜心学术,精于教书,勤于育人,“教教人之人,育育才之才”的“两代师表战略”;大力改善教学、科研、工作和生活条件的“优化保障战略”,以努力实现三个历史性跨越,即:从传统高师向现代高师的历史性跨越,从一个校区向两个校区的历史性跨越,从教学一个中心向教学、科研两个中心的历史性跨越。